课堂2:追影子的女人

2022-07-07 04:37:20

今天推出《电影创作实战手册》第2篇《追影子的女人》,《1938》上线,已经是2016年12月份,那个冬天很冷,但我仍然坚持拍摄完了《追影子的人》,这部微电影表达了我对爱情婚姻的看法以及对人性的某种深层次的探索。大家可以在爱奇艺搜索影片观看,此处无法发布链接。先欣赏一段古乐吧:

为加深大家对影片的理解,本文摘录两篇影评

这是发表在《山西日报》的影评


影子的哲学

文/航之


2016年末,当我们还惊诧于微电影《1938》的煽情催泪和特立独行,作为编剧和导演的彭军卫突然画风一转,带领他的团队从战火纷飞岁月穿越到喧嚣繁华都市,2017年的第一天,又一部微电影《追影子的人》上线,再次让我们眼前一亮。
电影将视角对准现代都市人们婚姻现状,但导演意图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于是,人性在电影故事叙述过程中被一层层撕裂。
小时候,我们总喜欢追逐自己的影子,但总是追不到。其实,追逐影子不就是我们人生的常态?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追逐似乎能捕捉到但却永远捕捉不到的东西。理想丰满,现实骨干,虚幻世界和现实生活在我们生命历程中不断较量、斗争,直至头破血流。
舞蹈演员柳如影因为身体原因,被迫离开心爱的舞台,赋闲在家焦虑不安,婚姻生活平淡乏味,于是经常去咖啡屋坐。流浪歌手许子安趁虚而入,许子安成为柳如影对未来的憧憬,她渴望改变,而许子安就是希望。然而,作为服装设计师的丈夫马东,忙于事业,整天面对石膏模特揣摩,对柳如影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影子,虽然美好,却不属于自己。

如果导演此时只是将故事停留在一个婚外情的阶段,那这部电影无疑落入俗套,显然,导演要把问题往深处探索。导演用非常巧妙的手段将三条线索隐藏于故事中,揭示了一个关于影子的哲学命题。
流浪歌手是柳如影的影子,而柳如影何尝不是身为服装设计师的马东的影子,家中的石膏模特性感而冰冷,妻子心的游离让马东痛苦不堪,斧劈石膏模特,那一刻,马东又把石膏模特当成妻子的影子,场景让观众揪心。这个时候,真正的影子,一个神秘男人介入到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个因为父母离异而内心受到严重伤害扭曲变态的男人,懦弱而又残忍,却成为马东捍卫家庭保护爱人的见证。其实,导演的意图很明显,变态男人在故事中只是一个隐喻,他是我们生命历程中随时可能遇到的不测和伤害,是我们每个观众或者说每个独立的生命的影子。
最终,柳如影选择了回归家庭,与丈夫马东厮守一生。导演的故事讲完了,却在试图告诉观众,其实,你,就是电影中的主人公。

《追影子的人》虽然是微电影,但它处理故事的方式,追求的画风和影调,却以大电影为水准,显然,每个镜头都经过了精心调度,比如流浪歌手许子安咖啡屋弹唱那一段,一个360度的摇镜头,将每个人物的状态和情绪不经过剪辑完全展现给观众,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比如片尾部分柳如影与流浪歌相遇那一段,柳如影在桥上,许子安在桥下,蓝天碧水中,各自走向各自的方向,人生,谁又不是谁的过客?云飘风动,衣服颜色的变化,音乐背景的选择,片头片尾舞台的运用,都经过了考究的设计。加上演员的高颜值和精湛演技,让这个微电影微而不微,十分大气。
彭军卫导演有属于他的独特表现,他有多年的记者经历,这让他的作品注入了现实主义成分,而丰富的生活阅历,又让他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情怀;他的作品视角独特,结构严谨,多条线索环环相扣,将现代时尚动感元素与地方传统文化相融合,充满了鲜明的个人特色。期待彭军卫导演和他的团队的下一部作品,也许,那又会让我们眼前一亮。

这是发表在《上党晚报》 的影评


追赶梦的方向
——观微电影《追影子的人》印象

文/江雪


微电影是近年随着网络平台的广泛普及而形成的一种“小型电影”。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一部手机,抑或一台电脑,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一个故事已以影像的形式,很快呈现给了观众。大型电影是满汉全席,而微电影为时尚快餐,简简单单,同样以味道取胜,也颇得如今快节奏阅读、欣赏者的喜欢。

《追影子的人》讲述了一个渴望激情的女人徘徊婚姻边缘的故事。舞蹈演员柳如影因为赋闲在家,迷上了到咖啡屋喝咖啡。平淡的婚姻,让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味道,于是渐渐喜欢上了咖啡屋里“弹着吉他唱着歌”的男人。然而,这段在她看来浪漫纯洁的感情最终不过是过眼云烟、镜花水月,虚假的“喜欢”背后,是游戏人生者渐行渐远的背影。就在她迷茫、等待时,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了……最终,还是那个她不喜欢的男人,用生命挽救了她。爱你,便不会走开;爱你,就是陪你走过人生平淡岁月。这个故事诠释了婚姻的真谛,平平淡淡才是真。

微电影剧本创作,关键在一个“巧”字,这个“巧”,就是创意。一个好的创意,能够解决许多常规创作难以解决的问题。微电影同样是一个创意、创作的过程。编剧彭军卫对于微电影创作的技巧显然是深思熟虑过的。小故事、大情节、大反转,危急、高潮、结局,短短半个小时,编剧跳出生活真实,跳出惯常思维,跳出了故事对生活呆板死硬的刻画,让“婚外徘徊的脚步”如梦方醒、戛然止步,这需要编剧具备故事创意工作能力,具备创作“原始模型故事”的能力。无论电影还是文学创作,避开雷同去复制,找到“原始模型故事”,都不是易事。

《追影子的人》就故事类别而言,并不是一个特别引人入胜的故事。但这部微电影的创作团队在制作技巧上显然动了脑筋。电影开头,便是女主人公惊慌失措地奔跑,继而一个紧紧尾随其后的男人高高举起了斧头……故事巧妙设置了一个悬念。女人是不是被追到了?为什么这个男人要对这个女人痛下杀手?那女人的命运如何?从急促的脚步声到令人紧张的音乐的运用,都迎合了电影创作的一些特点——构筑悬念。

悬念对于文学作品非常重要,它像一个巨大香甜的诱饵,牵引着读者追索文字的脚步。很多影视剧也采用了“悬念”这一创作技巧,将故事的高潮或者最勾魂摄魄的画面、剧情放在开头,给观众巨大的想象空间,瞬间攥住观众眼球,让观众在怀着对悬念解读的欲望,欲罢不能,从而追索剩下的剧情。

此外,这部微电影场景的选择也颇值得称道。理想的场景可以增加故事的观赏性、增强电影的美学价值。由著名作家葛水平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喊山》,拍摄于风光峻丽的虹霓大峡谷,动人心弦的故事加上壮阔的景观,必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此而言,《喊山》也是一部难得的风光大片。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在荫城镇拍的微电影《一九三八》,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生活习惯、甚至熟悉的语言,让人瞬间产生一种亲切感。《追影子的人》拍摄于长治,片中的场景显然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古老的上党门、美丽的桥北风光,皆为长治“地域名品”,百姓皆知,随着这部微电影的播映,将被更多的人欣赏。从这个角度说,《追影子的人》也是一部优美的长治风光“广告片”。美不美,家乡水。这些微电影场景的选择,其意义不言而喻。

我留心了一下这部微电影的创作团队,影片的总顾问是高级记者、作家、,他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多年,有丰富的创作经验;片名题字为著名军旅书法家茌良芹,“追影子的人”五个大字写得遒劲有力,稳健洒脱;片中配音由长治电视台知名播音员崔庆英担任,也为片子增色不少。这部片子还有一个特点,比如编剧彭军卫,身兼导演;制片人张莉,饰演了女一号……也就是说,这部微电影中,一些成员,既是制作方,也是演员。这是一个精华浓缩的团队,也是一个没有空白占位的团队。一人多职,共同促成电影的完成,也大大节约了成本,恰是微电影的优势所在。

看过片子之后,我有幸见到了片中女主人公的扮演者张莉。活生生我们身边的女子。最难的表演,大概是对主人公心理的刻画和把握。张莉不是专业演员,但她少女般羞涩的眼神、还有甩头发等一些细微的动作,都比较精准地诠释了一个女子内心的迷茫和对生活的追求。

从需要巨额投资、影星云集、大量创作团队的大型电影,到今天百姓可以参与制作、扮演的微电影,对于异彩纷呈的娱乐界,无疑是时代进步。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距离,不过一个“微”字;而下里巴人拍摄出的未必不是精品。

前段时间在太原参加了影视文学创作研修班学习,期间就看到了几部很好看的微电影,其中一部叫《百花深处》,由陈凯歌导演,冯远征主演,全剧一共10分钟,喜感厚重,却让人回味无穷,心底沉重,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还有一部微电影《一只鞋子》,全剧仅有四分钟,但故事非常扣人心弦,令人感叹。

微电影艺术是极具个性的艺术样式,它同样肩负着矫正生活矫正价值观、审美观的使命。这就要求编剧和导演要摄取大量的文艺知识,从文学、美学、美术、音乐、戏剧、话剧甚至建筑和民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借用作家格非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会上的获奖感言:“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学写作日趋娱乐化的时代,司马迁的伟大抱负对我们是一个必要的提醒,因为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矫正力量,文学写作不仅仅关乎娱乐和趣味,也关乎良知,关乎是非,关乎世道人心。”文学如此,电影如此,微电影也如此。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追寻的方向。这部微电影的名字叫《追影子的人》,而制作这部微电影的长治名誉杰文化传媒公司,一定是一群追赶时尚的人、追赶梦想的人。梦想,不是影子,梦想是力量,是信念。既然脚步已经迈开,只要心底有方向,那么,且追下去,相信,远方,一定有明媚的风景。


两位女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这部电影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方式,当然,我也很期待您的见解。


看看影片的截图照片吧

 


 

关注本公众号,您还可以看到以下文章:

电影创作实战手册(1)

你想知道的我都在这里

献给母亲的短片

张霞教授评《真爱无影》

龙城刮起真爱风

大风越狂,我心越荡

白巷里:让这一年不平凡

若你喜欢本文,请阅读链接文章支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