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阁】满汉全席,白山黑水的馈赠!

2022-08-02 00:13:24

 满汉全席 

东北的饮食文化,扎根于白山黑水之间,如同东北人大气豪爽的性格,也好似磅礴山水的浓郁,沉静而低调。这份不张扬的内敛,让很多人忽视东北文化,忽视这片肥沃土地上的山珍海味。而源起清朝的满汉全席,便成为了东北饮食文化的最好见证,盛京沈阳,则是东北美食的最大载体。了解东北饮食文化,从满汉全席说起,从沈阳美食说起。


▲ 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 «扬州画舫录»中有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盛京沈阳,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作为清朝初期都城,,又占据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塞,汇聚八方美食。

来自中原的游客很难理解“吃在东北,吃在盛京”的意味,关东地区天寒地冻,生存环境较为艰难,多以少数民族为主,民风淳朴豪放。不同的生存条件和性格因素,致使东北人在饮食上注重高热量,并不像南方人一样擅长制作清淡、精致的菜肴和点心。人们对东北菜的主要印象,便集中在重油、重盐之上,而常常忽略一道道样貌普通的菜肴里,精心挑选的优质食材。


▲ “满汉全席”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清朝处在上升时期,其国势兴隆在饮宴上的一种体现。而它又是通过乾隆的膳事活动和巡游活动被引发出来。

优质且品种复杂繁多的食材,推动了满汉全席的出现,也让东北美食成为不可替代的餐桌饕餮——鱼骨、蝗鱼子、猴头蘑、熊掌、哈士蟆、鹿尾、海参、大雁等人们能想到的,或者根本想不到的奇珍原料,都出现在满汉全席的席面上,这些食材均来自东北,汇聚于沈阳。

虽然清朝入关以前,宫延宴席相对简单,«满文老档»记: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宴席上的菜肴,一般也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但这简单的就餐方式和筒单的餐食,丝毫不影响山珍野味的出席。


▲ 清代宫廷盛宴,满汉大臣须锦衣华服按座次鱼贯入场。

满清美食源自沈阳,在清朝入关之后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汉族美食一同组成宫廷宴席。史料记载,至清康熙朝,宫廷宴席愈加繁多,在满族传统饮食方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苏浙菜)和北菜(鲁菜)的特色,建立了较为丰富的宫廷饮食。康熙年间,曽两次举办几千人参加的“千叟宴”,声势浩大,无论在宴席规制,还是菜品种类都已经形成了后人心中满汉全席的规模。

之所以被称作满汉全席,其一自然是源于两种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为了综合满汉大臣的不同饮食习惯,两者都体现出满汉融合的文化特征。相传满汉全席的菜单由九省疆臣、三朝阁老、一代大儒阮元所创制,阮元不仅官至太傅、学问倶佳,在饮食上亦有琢磨。他在两广总督任内曾以府菜为基础发展出一道席面,虽不及府菜规模,但也远远超出一般市面上的水平。由于这种席面能兼顾满汉人员的习惯,因此人们便称之为“满汉全席”。


▲ 阮元(1764-1849)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

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和天津献艺的著名相声演员万人迷编了一段“贯口”词,罗列大量菜名,名为“报菜名”。经过近百年相声界的口口相传,这段一直受听众欢迎的贯口,不仅仍活跃在相声舞台上,其中的菜名也成为普通百姓了解满汉全席的媒介。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还依此自创了一套清真菜的报菜名。

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在故宫内度过了一段“皇帝”生活,这一时期宫廷内已经无法真正办一次满汉全席,但博仪的日常饮食仍旧极其讲究。而且从他喜爱的一些食物中,不难发现他身上有东北人的饮食习惯。


▲ 老先生们最初创作《报菜名》,是为了展示贯口,但流传下来之后也成为百姓了解满汉全席的媒介。

今天,人们从“报菜名”中,从不断涌现的历史文献中,尚能窥见满汉全席的浩大和美味。而在烹任方法翻天覆地的变换之后,普通人通过满汉全席所产生的向往,却是那些来自黑土地的食材。


▲ 白山黑水给了东北人最丰厚的馈赠

满汉全席概括了东北饮食的精华,也凸显了东北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东北人是幸运的,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富饶、肥沃。田野里是最饱满的水稻,水稻中还游着肥硕的稻田蟹和鱼;茂密的山林里,草丛与树木间是一朵朵原生态的菌类植物,奔跑的野生动物,数不胜数;鸭绿江水汇入黄海,入海口的飞蟹味道鲜美,黄海中的海参与鲍鱼有如天赐。这些看上去来自四海的美食,都出现在沈阳的城市餐桌之上,是我们的口福。


▲ “满汉全席”已经成为过往,不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口舌之欢,开始追求更多样的美味。

聚四海福气,食八方美味,沈阳这座占据中心地理位置的城市,自古便有着悠久的美食品鉴历史。人们喜爱美食,也懂得品味美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满汉全席”已经成为过往,不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口舌之欢,开始追求更多样的美味。

不过,纵使人们的口味千变万化,厨房里的烹饪技巧不断升级,对食物原材料的追求都是始终如一的,这也要感谢自然对我们无私的馈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