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一念古风一痴迷,一世文遗一清逸

2022-06-14 18:51:36

借一丝春风清逸,袭一身青衣蓑笠,携一杆舟船鱼器,呷一口江南茶丝。任白花纷落,温文尔雅,净玉无暇。古风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成矣,如何承矣,古风文化的未来走向何处?



古风文化的含义与呈现


1、“古风”的来源与发展


“古风”一词是中国古籍中较为常见的词,主要是指在当时社会已经逐渐衰弱或者濒临消失的某种风俗习惯。该词较早出现于《论语》中,这里的“古风”,指前朝礼乐制度背后的风俗习惯和风骨精神。由此可见,对“古风”文化的追求在古代社会便已出现萌芽,其背后表现的是某一历史时期人们面对前朝社会文化和思想的怀念与传承。



“古风”一词在三国时期有了新的延伸与变化。随着近体诗的产生,先前那些格律不严格的诗体,被称为“古体诗”,又称“古风”。古风诗歌体裁的出现,是对唐朝之前诗歌体裁、形式的传承与保存,在这一形式背后的是对前朝精神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在这种历代传承和不断变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然而这种传承在20世纪初发生断裂,在经历了两次文化变革后,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巨大的断层。八九十年代学术界掀起了一系列寻找新思想文化的浪潮,到了21世纪逐渐演变成一股新形势的文化热潮——古风文化。


随着21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古风”一词被赋予新的内涵。2005年,由“古风音乐”逐渐发展的文化运动悄然萌生,“古风”文化运动由此而来。2007年首个古风音乐团队“墨明棋妙”成立,古风文化开始不断壮大,并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鸾凤鸣”“平沙落雁”“狐说”“千歌未央”等众多音乐团队不断兴起。古风音乐渐渐被一些小众群体所接受,并在古风文学、古风绘本、古风服饰的兴起与传播中不断壮大。随着这一文化形式在一些网站不断传播,“古风文化”成为21世纪的热点文化现象,并逐渐以新兴文化的形式融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并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不断扩大其影响范围和力度。如《醉玲珑》《琅琊榜》《三生三世》系列等古风小说的风靡,《长歌行》《花与剑》等古风插画、绘本的大量传播,“剑侠情缘”“古剑奇谭”等富含“古风情节”的网络游戏的产生,《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由古风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广泛被大众接受,进一步扩大了“古风文化”的影响范围。



2、”古风文化“的具体含义


由此,可以试图对“古风文化”做个界定,它主要是指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为支撑,以大众传播为媒介,以音乐、小说、诗歌、服饰、绘本、影视剧、广播剧等为表现形式,结合传统艺术、文学、语言、色彩等诸多中国元素,不断磨合发展而来的一种表现传统文化的文化形式。


 

古风文化产生的原因


1、历史因素


文化现象是一代代人文化思想积淀的产物,其背后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根源。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全球化的推动,多元文化不断交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哪种文化为社会主导成了学者争论的焦点。萨缪尔指出:“在现代化的早期阶段,西方化促进了现代化。在后期阶段,现代化以两种方式促进了非西方化与本土文化的复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化传承出现断裂。为了适应社会现实,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国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这一复杂的历史背景,这正是古风文化在当代社会出现的根本原因。



2、国际与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特定的生活方式。任何文化的产生除了历史的原因外,更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与大众的需求。因此,人们想要了解古风文化在新世纪兴起的原因,还需要从当代社会的现状入手。“古风文化”是在经历了近百年文化动荡后、面对新世纪的社会形式与文化需求应运而生的,其背后有深刻的国际因素与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


由于历史环境与国际环境的制约,国内的文化观念与社会意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与缺失。民众缺少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自觉意识,社会风气浮躁,各种形式的文化元素交杂,民众精神支柱缺乏,青少年传统教育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进入营销时代,商业化、市场化与利益化成为主导,不同话语、思想、文化通过网络媒介交织糅合,空洞、浮夸、贫乏、缺少内涵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一些低俗恶俗的音乐、电影、文章通过网络大量盛行,大众审美在多样化的同时缺少文化底线,尽管传统文化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复兴,却依旧存在诸多社会问题,民众精神文明的发展前景仍然令人堪忧。21世纪,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国学热与中国风等文化形式在火热一段时间后便偃旗息鼓,社会文化需要新的语境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究竟什么样的文化形式能够彰显中国文化的传统特色,表现中华文明,已经成为现代学者、知识分子甚至是国人关注的话题。国内的这种社会文化现状,便是古风文化产生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



古风文化如何传承与发展


1、创新传播形式,嫁接新兴元素


作为传统文化的古风文化在今天所遭受的压力,并不是文化本身的危机,主要是传播形式上的困境。立足这一点,创新古风文化的传播形式,将之与流行文化元素和新技术相嫁接,就成为当下发展弘扬和传播古风文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古风文化在过去主要表现为文字、图片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的影像传播时代,若依然只限于过往的传播路径,就难免陷入“好酒还怕巷子深”的尴尬。这方面既需要传统文化人才的坚守,也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意和眼光的文艺创作者,能够真正潜心从优秀古风文化的宝库中挖掘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资源。



2、适应市场规律,营造创意传播


适应新的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来主推古风文化的发展,其实也是对古风文化时代内核和边界的扩充。这亦要求在看待古风文化上,也要展现出应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当然,古风文化的创意传播,也不必拘泥于常规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这些年不少城市的地铁站设计中,都嵌入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古风文化绘画、雕刻等元素,既赋予了现代化地铁以“复古风”,也有效展示了传统文化,就是典型代表。



2016年底,武汉地铁6号线汉正街站,“人造天空”下再现百年老街胜景。作为武汉市在建地铁最长线路,地铁6号线一期横跨汉江,连接汉阳、汉口,跨越6个行政区。大智路站的竹床、1964年生产的的黑色蒸汽式火车头纷纷引起乘客们驻足观赏。

 



3、有待政策引导,焕发全新生机


根据古风文化改编的电影和动漫作品、具有中国风风格的流行音乐、植入传统中国画元素的时尚衍生品等等,这些以古风文化为底蕴的创意产品,其实已经共同形成了对古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传播矩阵,也必将激励更多的创作者到古风文化中开辟新的诠释方式。但这个过程没有止境,古风文化如何搭上新的时代快车,焕发新的生机,仍有待文艺创作者的努力和相关政策的引导。



古风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尽管还是初具雏形,有着众多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它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呈现的是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接受以及阐释,同时它也体现出国学热、中国风等文化形式的内含价值。因此,民众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新的文化形式,集成与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重塑民族信仰,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


参考来源:

河南大学,《“古风文化”产生缘由探析》

散文吧,《文化丨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模式吗?》

 图片来源与网络


责任编辑:何雅君

校对:吴迪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