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背后 | 纪录片团队养成记——游走在丝绸之路上的那些叨逼叨(南疆部分)

2022-06-19 18:59:38


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流动的盛宴》精彩花絮


      转眼来新疆拍摄已经进入后半程,我们渐渐适应了在这个日照16个小时的地方的工作节奏。第十二天,那拉提-库车,我们正式开始南疆部分的调研与拍摄。早上九点出发,走绝美的独库公路,半程由于修路从那拉提绕行了60公里才转回到巴音布鲁克,一路上的景致从茂密的森林、草原、雪山,渐渐变成雅丹地貌和戈壁,一天经历了四季,温度从2度到32度,羽绒服、冲锋衣、短袖T恤,边走边脱,整整10个小时,总算到达库车。

(图:那拉提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


      第十三天,阿克苏·库车。今天去了四位备选拍摄对象家中调研,受到了南疆朋友最热情的款待,在南疆进门需要先用净水壶洗手,洗完手千万不要乱甩手上的水,用主人递过来的毛巾擦干净就好,进屋要脱鞋,盘坐在炕上不能把脚朝向别人,很不礼貌。每一家都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各种干果、甜品、水果、拌面、酸奶、玉米……随队制片何老说不吃不礼貌,最后我们真是拿生命在向主人表示我们的礼貌,以致于撑的胃疼了一整天。

(图:库车民歌海力且姆大姐,准备了丰盛的新疆特色美食招待我们)


      晚上村里有一场演出,11点开始,我们9:30到场,先拍搭场筹备的场景,演出一直到凌晨1:30才结束,观众走了我们继续跟拍主人公撤场,骑摩托车回家的场景,回酒店已经2:30了。可怜我们的冯导扛着摄像机爬屋顶、偶遇其天敌“胖老鼠”,惊魂未定下来后又要可怜地蹲在后备箱中拍摄,其他几位小伙伴扛着各种收音灯光设备走了四五个小时,腿都直打哆嗦。很多人羡慕我们这些拍纪录片的可以游山玩水,吃喝玩乐,殊不知为了拍一个精彩的镜头背后付出的艰辛。

(图:调研后,临时加拍一场晚会)

(图:凌晨1:30晚会结束,拍摄主人公回家场景)


      第十四天,库车是古代丝绸之路西域三十六国的龟兹所在地,古代龟兹乐舞盛极一时,特别是唐代,龟兹乐舞对唐代宫廷乐舞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拍摄龟兹乐舞,今天特此跑到“克孜尔千佛洞”调研,38号窟被德国学者称为“音乐节合唱窟”,里面有古龟兹乐舞的表演场景,可惜我们的通关文牒不起作用,,目前也不让参观,只能败兴而归。可供参观的窟只有6个,损坏的都极为严重,壁画基本都剥落了,泥塑更是一尊都没幸存,甚为可惜!

(图:新疆库车克孜尔千佛洞)


      晚上继续拍摄萨玛瓦尔舞艾合买提老师,自学萨玛瓦尔舞32年,并用业余时间制作舞蹈服装,女儿在耳濡目染之下考入新疆音乐学院艺术设计系,放假回来帮着父亲设计制作舞蹈服。萨玛瓦尔舞来源于以前南疆茶馆店小二倒茶服务的场景,头顶大茶壶,难度系数太大,会跳的人越来越少,克孜尔石窟里有对此舞蹈的记载。

(图:艾合买提老师家中练习萨玛瓦尔舞

(图:萨玛瓦尔舞艾合买提老师与他的学生们)


      第十五天,库车。今天拍摄库车民歌的故事,库车民歌源于人们对生活、劳作、爱情、亲情等的感悟。拍摄安排在棉花地里,镜头效果简直美翻了,只不过便宜了棉花地里的蚊子,,喷啥药都抗不过大密度的轰炸。海力且姆大姐的一首《你的天上有没有月亮》打动了现场的所有人,虽然语言不通,但质朴的旋律与情感却最能打动人心。

(图:棉花地里拍摄海力且姆大姐演唱库车民歌)


      第十六天,库车·齐满镇。昨晚又拍摄到凌晨一点,在库车的拍摄已接近尾声,这几天持续高温,天一直阴沉沉的,低气压高强度作业消耗特别大。都说最难拍的就是孩子和动物,我们今天一天是拍全了,真是莫大的挑战!

(图:牛牛牛,挤个奶都不配合,真要命啊)

(图:小朋友们,总算乖乖拍完这一条啦)


      第十七天,库车。今天上午库车民歌、萨玛瓦尔舞所有场景拍摄结束,晚上在库车县小转,来库车快一个周了,天天下乡,县城都没转过。傍晚的云彩就像齐天大圣的七彩祥云,我说很快就会有人踩着七彩祥云把我娶走了,教练说大晚上的在库车还是小心别让当地人把你抢走为好!去了六年前到过的库车大巴扎,广场在整修,大巴扎不见踪影,旁边的清真寺似乎也比六年前小了好几倍,好在卖面包馕的小摊还在,买了几个做路上的干粮。晚餐就在住处附近的夜市解决,自从前几天去县上一个农贸大巴扎拍摄,看到一只可怜的黑羊羔惊恐而又无助地被人硬拖着后腿拖了几十米远,扔进了一个小货车,我就决定不再吃羊肉,简单吃了点凉皮烤素鸡啥的。明天在库车休整一天,拍拍空镜,后天莎车走起。

(图:库车傍晚的七彩霞光)

(图:库车夜市)


      第十八天,库车神秘大峡谷。六年前来库车,与库车大峡谷擦肩而过,今天终于弥补了六年前的遗憾,从未想过会再来到这个地方,时光荏苒,风光依旧。

(图:库车大峡谷,为啥合影总是少一人)


      第十九天,库车-莎车。清晨出发,一路全是高速,路况很好,整整八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喀什·莎车县。明天即将开始莎车县“十二木卡姆”的调研拍摄。


      第二十天,喀什·莎车。今天调研“十二木卡姆”的民间艺人和拍摄场景,分别见了三位在莎车颇有威望的三位“十二木卡姆”的艺术家。“十二木卡姆”发源于莎车(古叶尔羌城,叶尔羌汗国古都),是用音乐语言叙述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大型歌舞套曲,共12套,分别用四种语言写成,全部唱诵完需24个小时,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第三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图:调研莎车十二木卡姆艺术家们)


      第二十一天,莎车·十二木卡姆。今天拍摄莎车县在十二木卡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四位老师,民间赠雅号“莎车四公羊”,其中一位老师已离世,他的小孙子秉承爷爷的衣钵,与三位爷爷同台演出。

(图:十二木卡姆“莎车四公羊”)      


      第二十二天,莎车·十二木卡姆。今天是开拍以来最大一次场景调度拍摄,20多位民间艺人,还调动了当地的警力,现场一位荷枪实弹的警察叔叔一直默默为我们守卫着,真心特别感谢为我们拍摄提供帮助的各方人士。在南疆,基层干部与老百姓的亲热熟络,少数民族的多才多艺与热情好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明天在莎车最后一天拍摄,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走进柯尔克孜族的生活。

(图:开拍以来最大场景调度拍摄)      


      第二十三天,喀什·莎车。今天是在莎车的最后一天,上午补拍了几位民间艺人的采访,下午在莎车县拍空镜。莎车县的景点很集中,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墓-清真寺-王宫都在一起,步行即可。

(图:十二木卡姆传承人玉苏甫老人与孩子们)


      第二十四天,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一转眼,我们已到达此行拍摄的最后一站,位于中国版图最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也称吉尔吉斯族,民族乐器库姆孜,第一次接触柯族,这个蒙古人和高加索人的后裔,曾经也是马背上的民族。库姆孜音乐节奏欢快,曲风豪迈奔放,指法变化多样,非常酷炫!柯族人非常热情好客,在老乡家里蹭了一碗羊杂拉面,口感劲道,味道鲜美,20度的天气让人神清气爽,以后真的要来新疆避暑啦。

(图:库姆孜国家级传承人阿迪力拜克老师教授学生)


      第二十五天,克孜勒苏柯尔克孜·乌恰县。柯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民族乐器库姆孜每个乐曲都有一个故事,这一首是形容赛马叼羊的场景。库姆孜国家级传承人阿迪力拜克老师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教授学生,从五六岁的孩童,到四五十岁的成年人,学生多达2000余人。

(图:拍摄库姆孜国家级传承人阿迪力拜克老师与学生们合奏)


      第二十六天,乌恰县-喀什。最后一场外景-柯尔克孜族草原“马上库姆孜”,顺利杀青!

(图:马上库姆孜拍摄现场)


      第二十七天,喀什-乌鲁木齐。终于结束了紧凑而高密度的拍摄,这一天漫步在喀什老街,到“百年茶馆”喝壶茶,让店小二到对面的烤包子老店买几个外酥内嫩的烤包子,逛逛各种馕巴扎、帽子巴扎、木器巴扎,到老字号希发奶油冰淇淋店吃杯“红花冰淇淋”,再配一小块巴达木派和沙琪玛,路边顺手吃两个甜掉牙的无花果,一天的时光就徜徉在充满异域风情的古建筑当中,品读着时光镌刻的沧桑。

(图:杀青后,喀什清真寺广场前大合影)

(图:在喀什偶遇青岛的老盆友们,他乡遇故知,何其幸哉)


     整整26天的拍摄,从北疆到南疆,伊宁-察布查尔县-库车-莎车-乌恰县,七组人物,七个故事。我们完全脱离了以前的生活圈子,投入到一个全新的文化背景中,结识了太多可爱有趣的人,无论是纪录片从业者、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新疆的地方官员还是普通的少数民族百姓,都给予了我们太多的热情、真诚与帮助,对于这一路的收获,唯有感恩,且将点滴记忆珍藏于心。


      以上就是我们平凡纪录团队在新疆拍摄纪录片的故事,或者说是流水账,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经历,我们拍摄的人物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你我他,但是通过纪录片走进一个人,你会越来越觉得,不仅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走走”,而是“一人一世界,独有其境”,将这些人的故事记录下来讲给在大家听,或许就是我们“平凡纪录”的使命。


更多精彩视频:

《端午 | 盐埠老龙昔日夺标同鼎甲 佳话传扬六百年》


三两事 | 城市微纪录 | 讲述身边人的故事

联系我们

微信:13969880404

微博:平凡纪录三两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