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享乐之满汉全席-MUKO GD750评测

2022-07-26 18:40:40


一、前言

对于一个音乐发烧友来说,最艰难的抉择就是选购耳机了,因为不同风格的音乐只有选择各自擅长的耳机才能发挥出真正的音乐味道来,所以,发烧友的手里往往不止一条耳机.....

基于此所带来的问题是,发烧友的购买成本大大增加。

貌似从去年开始出现了可通过DIY自主调音的方式来获得不同听感的耳机,一个耳机3种味,给这十分传统的耳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可它毕竟这是耳机界的“新鲜物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很多发烧友依旧持以观望的态度。

珠海市源声电子有限公司看到了自主调音式耳机的契机,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的MUKO GD750,今天我拿到了这款耳机,来与大家做个分享吧。


二、开箱

MUKO GD750核心参数:


功率2mW

灵敏度98dB

阻抗16Ω

频响15Hz~30kHz

MUKO GD750的包装采用了大红大蓝的色系搭配作为主色调,设计风格还算养眼,

最让我惊讶的是这包装的内部结构非常协调有序,盒子里一共分为三层:

上层放着耳机和耳套(耳套用盒子单独装着),中层是说明书保修卡和绒布收纳袋,最下层放着一个做工极佳的钱包式的耳机收纳包。

错落有致的包装风格首先已经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MUKO GD750盒内物件一览:

MUKO GD750

两组记忆海绵、隔音耳塞两对(S/M)、硅胶耳塞三对(S/M/L)

收纳包

收纳袋

线夹

飞机转接头

说明书

保修卡


三、外观设计

MUKO GD750定价1499元,作为一款可自主调音的耳机来说,它的售价并不贵,而且这应该是该领域最便宜的一款,

它的外观设计还是比较有特色的。刚拿到它的时候,其腔体尾部的红蓝色调音旋钮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们平常听说的自主式调音耳机都是通过更换导管来实现音色转换的,而MUKO GD750则通过更换腔体尾部的调音旋钮就能够带来不同的音色体验,从设计创意来说,这是非常有特色的,同时也是独此一家的设计了。

这款耳机腔体为灰色,金属材料,看上去比较内敛低调,虽然看起来并不是非常的个性鲜明,但从细节可以感受到这款耳机的做工非常精致。


金属腔体的另一侧印着MUKO的LOGO,“LR”的左右标识则刻印在线缆和金属腔体之间的橡胶缓冲带上,不过个人觉得左右标示由于太过不明显,所以辨识度太低。幸好产品提供的调音旋钮分为红蓝双色,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区分左右了。


话说这调音旋钮的颜色异常鲜艳,给略显低调的MUKO GD750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色彩。目前对于这调音旋钮的染色技术尚未找到资料,至于会不会掉色的问题,那就得经过时间来验证了。


MUKO GD750腔体尾部看起来就像是个螺钉,“螺钉”的螺纹看起来做得比较粗糙,精细程度还有待改善。


调音旋钮看起来则更像是一个个“螺帽”,“螺帽”的更换是非常方便的,


本人体验过舒尔SE846,那更换导管的过程简直让人抓狂!显然MUKO GD750的这种简易的更换“螺帽”方式更能让人接受。


这里或许会让大家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这种纯粹的金属与金属之间依靠螺纹“合体”的方式,会不会造成调音旋钮的松脱呢,是不是应该在螺钉上加个胶圈做缓冲呢?


经过本人2时间的体验,并没产生这样的问题,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了。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耳机的滤网都采用的胶水粘连来与导管进行融合,这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使用长久后,滤网是会脱落的,如果在佩戴时脱落的话,还有一定几率掉入您的耳道,那可就麻烦了。


MUKO GD750的滤网并非胶水粘连,而是以内嵌的方式与导管结合,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滤网脱落的问题。


另外就是现在的入耳式耳机在导管方面通常会做一些人体工学方面的小设计,比如45°斜插入耳?


MUKO GD750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式,不过直插直入的佩戴还算舒服,并不会对我造成什么不适之感。


话题回转到这些调音旋钮上,这些调音旋钮通过顶端的形状来区分音色特点,比如:

○均衡型

△高音型

□低音型

我仔细看了一下它们的外观,发现这些调音旋钮的体积都是一毛一样的!可为什么能体现出不一样的音色呢???

继续观察其调音的原理.....恩~车床切割的工艺极为精湛!而且外表有非常明显的鱼纹图案,更换的时候会生成很大的摩擦力,装卸都会很方便......貌似我依旧没发现调音的奥妙......。


仔细往调音旋钮的内部看了看,终于恍然大悟!原来音色的变化是通过贴在底部的棉垫来实现的,不同的音色需要用到厚度不等的棉垫,


其原理有点类似给耳机换胶套或者海绵套应该是同一个原理。至于它们之间的音色差异到底如何,我会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或许大家已经注意到了MUKO GD750的线缆,因为这条线缆足够的粗壮!


其内部采用了镀银铜无损线材,环保级TPE包覆,弹性良好且不易缠绕,那么结实的线缆自然要用到更为强壮的分线器来搭配了,


这条耳机的整体做工目测极为扎实,有时候甚至会让我觉得有着欧美风的既视感。




耳机的插头采用的是直插型设计,大家都知道直插型插头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插头与线缆之间很容易接触不良,

厂家早已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线缆与插头之间使用了一小段橡胶圈包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此处接触不良情况的发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插头的金属壳上有一段鱼尾纹路,这不仅仅是装饰之用,在播放器上进行插拔时,手指皮肤与插头之间可以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插拔时就不会滑手了。

MUKO GD750的线控从外观上来说,与耳机腔体和插头都是一脉相承的风格,金属质感强烈,


其上只有一颗按键,同时还具备了mic功能,没错,这是一条可以用于手机通话的耳机!至于这颗按键的功能,反正都被它一个占全了:


按一下:接听/挂断电话/打开音乐/暂停音乐

按两下:切到下一首歌曲

按三下:切到上一首歌曲

对于耳机评测,我很少会去关注配件部分,因为现在国内的耳机厂商在配件方面并不会做得太用心,反正都是一些附送的东西,随便找个加工厂粗制滥造就OK了。


但MUKO GD750不一样,它的附件明显下了不少心思。比如下边的线夹和飞机头,它们都是全金属的,做工极为精湛。


MUKO GD750提供的耳套种类繁多,两组记忆海绵、隔音耳塞两对(S/M)、硅胶耳塞三对(S/M/L)。


估计是能让我用一辈子的了!这些耳套的材质看起来挺不错,Q弹Q弹的,也只有上佳的硅胶材料才能做到如此地步。


下图这个绒布材料的收纳袋,看起来相当的简单,它应该是只用了一块布料折叠而成的,


这种简约型的收纳袋很讨喜,不过我感觉收纳袋体积小了一点,把耳机放进去后显得鼓鼓囊囊的,如果能再大一号或许会更好一些。




除了简约型的收纳袋,盒子里还有一个像钱包似的耳机收纳包!

这款包包的表壳有类似碳纤维的纹路,拿在手里不大不小刚刚好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收纳袋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貌似除了用来放置耳机外,还可以放下许多别的东西!


看起来,扔几个钢镚儿进去也是极好的呢!!!



四、播放器的搭配问题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MUKO GD750的阻抗和灵敏度分别是16Ω和98dB,这是个典型的低阻低敏的塞子,所以一定要注意播放器的搭配问题。

不过还好笔者手里的七彩虹C200、飞傲X5一代和ibasso DX200上都没有出现恶声,

其中最让我惊喜的是MUKO GD750在ibasso DX200上的表现让我喜出望外,这个组合的听感我会在文章最后做详细阐述。

同时,我也把MUKO GD750插到了华为P9手机上,虽然它不是HiFi手机,居然听感还不错!

所以我担忧的播放器搭配问题看来是小题大做了,这塞子貌似能大小通吃,来者不拒,跟谁在一起都能成为一对好基友噢!!!


五、耳塞之间的初步体验

俗话说没有PK就没有伤害,但是作为一条售价高达1499元的耳机,其素质表现到底如何,我想这是绝大多数烧友关注的话题。

所以这次我就用手头的威士顿W40来进行对比,由于W40属于均衡型的塞子,所以这里我仅用MUKO GD750的均衡型调音旋钮来进行对比测试,前端采用的是飞傲X5一代


外观做工:MUKO GD750>W40

说起声音的对比,其实期初笔者并未打算做个外观做工的对比,但是这一对比,果然W40被伤害得体无完肤......

过去烧友常说W40的地摊货做工简直了!平时我也没注意观察,但现在这一对比,果然如此啊!

W40的塑料感很重,细节方面瑕疵较多,最明显的就是塑料腔体的两瓣模具之间有比较大的缝隙,很难想象这是一条售价2480的塞子。

MUKO GD750的做工自然不必多说了,上文都已经提及,它的外观做工已经全方位超越了W40。

佩戴舒适度:W40>MUKO GD750

如果说W40是耳挂式塞子中佩戴最舒服的,我想任何烧友都不会对此有异议,得益于W40较小的腔体提及和极为柔软的线缆,所以佩戴才会显得如此舒适,甚至有一种轻若无物之感!

MUKO GD750的腔体为金属材料,重量方面自然要比W40重一些,而且由于MUKO GD750并没有采用45°的导音管设计和没有采用耳挂式的佩戴方法,所以佩戴后会有一点点耳塞下坠的感觉,

不过还好这种感觉并不是很严重,属于可接受范围之内。但比较起来,MUKO GD750依旧处于下风。

隔音:MUKO GD750=W40

两款耳机都属于入耳式耳塞,所以隔音方面都是一毛一样的,没什么可解释。当然,前提是两者都使用硅胶套的情况下的对比。

声场:MUKO GD750>W40

试听曲目为《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大编制)。

MUKO GD750的声场明显更有优势一些,其中横向声场给我印象最为深刻,横向拉得很开,不过在纵向声场方面则跟W40差不多,都属于比较普通的感觉,

所以MUKO GD750类似一个椭圆形,声场的开阔度良好,虽然不是规整的正圆形声场,但用来听听大小编制还是能让人接受的;

W40的声场那是众所周知的弱,不仅弱在横向,纵向也是如此,用W40听歌剧几乎是把所有的乐器挤压在了一起,失去了大编制里非常重要的场面感。

解析:W40>MUKO GD750

在解析对比中,W40毫无压力胜出,毕竟W40内建4个动铁单元,动铁得天独厚的高解析是动圈无法比拟的。

不过MUKO GD750并不甘示弱,其内建钕铁硼磁铁动圈单元比普通的动圈在解析度方面要优秀太多,所以解析的对比方面,MUKO GD750有着明显的追赶之势,

因此他俩的解析度差异并不太大,如果仅仅只是MUKO GD750的单方面体验的话,甚至感受不出这种差距来。

高频:MUKO GD750>W40

这2只耳塞我使用黑鸭子《炉香赞》进行了试听,

发现在高频上MUKO GD750更优质一些,在人声的远近度方面,MUKO GD750是非常贴耳的,但是那种女声的顺滑感觉和高频可闻的延展性使它显得更有优势,即便刚开箱的MUKO GD750亦是如此,在尚未煲开的情况下就如此状态让我非常精细;

W40的女声演绎是明显不及MUKO GD750的,它对于女声的还原明显发暗,甚至黯淡无光,所以刺激度方面呈现出了太过明显的差距。

中频:W40>MUKO GD750

中频对比测试中,我使用了李宗盛的作品进行试听。

W40在圈儿里是出了名的男声塞子,它的人声是极其贴耳的,不仅如此,它对于男声的醇厚的声线可谓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线条感适中稍稍偏厚的音色是用来表达男人声线的绝佳调音!

MUKO GD750的男声诠释,在结像稍稍偏薄了一点,人声细节保留很OK,但就是男人的那种特有的醇厚感没有完全表达出来。

低频:MUKO GD750>W40

在次提醒本次的PK测试里,我使用的是均衡型的调音旋钮,即便如此,MUKO GD750的低频依旧要比W40优秀很多,这是动圈单元得天独厚的优势,动铁很难超越的!具体表现为:MUKO GD750的低频下潜力度适中,弹性上佳,凝聚力比较靠拢。

而W40的动铁单元相反地呈现出了动铁其本身的低频弱势,虽然W40的低频不像那些低端动铁耳机那样敲铁皮,但无论质感还是下潜都出现了一耳朵的差距感!

瞬态:MUKO GD750>W40

要体现耳机的瞬态表现,那么就要用快节奏的流行歌曲来进行试听。

即便是均衡型调音旋钮下的MUKO GD750,在瞬态方面依旧秒杀了W40,MUKO GD750对于流行乐的力量感抓得很准,加上良好的低频表现,能够给流行乐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W40的瞬态明显弱了许多,很多人说W40的声音像白开水,都觉得W40很平淡,或许就是瞬态作的祟。

声音通透感:MUKO GD750>W40

MUKO GD750的通透度其实在我开箱观察其外观的时候就已经猜测到是很OK的了。

因为MUKO GD750的腔体尾部有一个气孔,气孔面积比一般的耳机都要来得大一些,同时这个气孔也是与调音旋钮产生共鸣的渠道,既然盗音孔和气孔是“同气连枝”的,所以它的通透度非常好;

W40这个塞子已经被我使用了2年多,虽然不是天天拿出来听,但听得时间也不短了,可至今还是觉得闷闷的,所以这一场为MUKO GD750获胜。

对比小结:

经过一番轮流试听,我觉得2款塞子的调音风格是比较大的,

虽然我在对比时给MUKO GD750换上了均衡型调音旋钮,原则上它和W40同属于三频均衡走向的塞子,但MUKO GD750的声音走向还是明显有点偏颇流行风格的,可以说MUKO GD750的声音更有味道一些,或者说更有活力一些;

W40是出了名的平平淡淡,虽然没什么特点,但没有特点实为最大的特点,W40是留在我身边最久的塞子,说不出为什么,就是不舍得吧。

从素质上来说,两者的差异并没有价格那么明显,所以我感觉到现在的国产耳机在调音上已经能够与国外厂商媲美了,从MUKO GD750的素质表现延伸到性价比来看,自然是做到了物有所值,仅凭这一点,我就必须要给MUKO GD750点个赞。

六、MUKO GD750在ibasso DX200播放器上的深度体验

前文我就说了,MUKO GD750这条塞子在ibasso DX200播放器给了我不小的惊喜,所以在本文的最后阶段,我将在ibasso DX200播放器上深度体验MUKO GD750这条塞子,

所有曲目为WAV无损格式,少量DSD64来打酱油。(注:以下曲目未标明DSD格式的均为WAV无损格式音乐)

第一首刘若英《蒲公英》-女声-流行-现场(高音型调音旋钮)


《蒲公英》是一首节奏非常欢快的歌曲,即便我换上了高音型的调音旋钮,依旧能体会到那锐不可当的瞬态优势,

低频方面并没有因为高音模式儿削减太多,在保证良好低频下潜的基础上,低频打击面更广了一些,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动圈味道。

女声表现方面让我惊喜,高音模式下的MUKO GD750在人声结像方面显得更加纤薄一些,高频延展性表现良好,而且不存在任何的齿音情况,

笔者认为MUKO GD750对于女声的拿捏是很到位的,听得惬意,听得舒服,这是高音模式下的MUKO GD750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第二首陈丽洁《醉花荫》-女声-流行(均衡型调音旋钮)

换上调音旋钮后,这首女声明显在高频延展性方面要比高音型要收敛了一些,但人声依旧自然顺滑无失真。

同时,整个乐曲的调音变得暖了一点,通透度依旧不变的优质,更适合用来听流行了。

另外在声音的层次感上,均衡型的MUKO GD750显得更立体一些。

我觉得均衡的调音旋钮更能与各类型音乐百搭,在1499元这个价位上,MUKO GD750确实已经做到了极致。

第三首周杰伦《说走就走》-男声-说唱(低音型调音旋钮)

听周杰伦的歌曲,当然要换上低音型的MUKO GD750啦!这事我感觉MUKO GD750的瞬态有细微的提升,力量感更足了,同时,人声依旧保持贴耳朵,人声结像厚实了许多,但周杰伦的声音细节保留是良好的。

另外在低频方面,下潜终于更有力道了,但谈不上很深,因为我没有感觉到中高频有被掩盖的感觉,在低频质感上,凝聚力加强了不少,

这给《说走就走》这首快节奏音乐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听着听着似乎能调动我全身的神经,这俨然成了一首活力十足的动感音乐。

值得一提的是,低音模式下的MUKO GD750并不是明显走的中下盘路线和杀马特的轰头路线,而是在保证良好瞬态和低频的基础上与其它频段融合恰当,暖暖的风格非常适合用来演绎流行歌曲。

第四首张学友《花花公子》-男声-流行(均衡型调音旋钮)

对于这种90年代初的港台音乐,我更偏爱使用均衡型的MUKO GD750来细细品味,

您想啊,90年代初的播放器和耳机远不如现在那么高端,大家都是用着音质很差的磁带机和普通的地摊在听歌,当时的录音品质也远不如现在。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崇拜者那些港台明星。

在这首歌曲里,我已经不想去用什么三频、声场来形容我的感受了,我只想说,这个声音让我回忆起90年代那个青年时代追逐明星的我,一种复古且不做作的声音传入耳中,突然思绪万千,这种多年未曾体会的感觉油然而生,想必很多跟我一样的80后,对那个阶段的音乐爱好应该是有同感的吧。

第五首蔡琴《被遗忘的时光》-女中音-流行-DSD(均衡型调音旋钮)

这是一首用来测试音频的“万金油”,笔者花了不少时间找到了这首DSD格式的版本!

不得不说DSD格式对于声音的提升是巨大的,不仅仅是信息量的问题,整体听感都有了质的提升!对于这种并不算新的流行乐,我依旧喜欢使用均衡型的MUKO GD750。

在这首歌曲里,蔡琴的声音还原极为精确,人声的顺滑度相比之前的WAV格式了有一耳朵的提升,蔡琴的声音如同在耳边窃窃私语,这种感觉让我很享受,同时,各种背景音乐的元素都是各司其职的,层次感分明,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

七、体验总结:

MUKO GD750在其钢弹系列中并不是最贵的型号,但也属于“二当家”的排位了。

在1499这个价位上,我觉得MUKO GD750自身素质是对得起其售价的,即便这条塞子不具备自主调音的功能,我依旧坚持这个观点。

然而,它的自主调音功能却并非噱头,根据本人的深度体验,更换不同的调音旋钮所带来的音色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它能在保持MUKO GD750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对三个频段进行重构,针对不同的音乐使用不同的调音旋钮,这几乎已经达到了半DIY级别的水平。

再加上那精致的做工以及沉稳的外观ID,不得不说这是一条精品塞子。

如果说对它的不满之处,那就是既然音色都能DIY,为何线缆不行呢?我甚至在YY如果能给它换上一条平衡线会达到怎样一个逆天程度!?

本文来自imp3.net玩家 zhuhanhep



▼关注imp3net  回复数字查看

【178】旗舰降噪索尼1000X对比Bose QC35

【177】【教程】无需换线 普通耳机改4.4真平衡

【159】智能耳机集大成者 汪峰FIIL Diva Pro

【157】799元致敬信仰不亏 索尼XB650BT试听

【156】女毒or平淡无奇?铁三角MSR7试听

【152】耳机界我逼格高 蓝牙界我音质好

【151】圈铁之王K3003小弟N40体验

【139】黑科技LDAC到底怎样

【136】又见日系黑科技 松下RP-HJX20

【134】慎入!极低端! 小评松下平头塞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