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音社2021-02-25 13:09:27
《尚书》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先贤们常借笔墨抒情言志,留下众多传世名篇,后世青年从中汲取了些许歌曲创作的灵感。
在此,汐音社整理了一些经典,与君话词,带你品味古言今声。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诗酒趁年华,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里:于烟雨穿林时,凭竹杖芒鞋徐徐丈量;于春风料峭处,睁朦胧醉眼迎山头斜照;于萧瑟年月里,一人归去心无风雨。
而归去,又令人想起“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上面提到的都是子瞻的词,今天的主题也在其中,如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两年后,以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一事为题材,作此词。
酒后东坡欲归,却忽遇春雨一场,使林叶簌簌而响。因没有雨具,同行的人多少有些狼狈,而东坡却是“何妨吟啸且徐行”,他毫不在意自己正在淋雨,而是凭着竹杖芒鞋,伴着自己的吟啸,慢慢地在雨中漫步,自在悠闲轻胜马。平生烟雨不胜数,有何惧焉?
三月时节,风里尚有料峭春寒,冷雨驱散了少许酒意,雨停,他迎着夕阳下的山头归去,回首刚走过的泥泞,纵身外风雨萧瑟,心中自有潇洒在,也无风雨亦无晴。
正是东坡这份在逆境之中依然不羁的洒脱和旷达,让人肃然起敬。多少人都吟咏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又有多少人在郁郁寡欢时,仍能去发现并享受生命的美好呢?竹杖芒鞋,虽是清苦,然其中随遇而安之道,亦是一味清欢。
“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应了“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迁”的道理,亦是同后来《菜根谭》里的一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有道是:“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而后人创作古风歌曲时,对这首词也多有偏爱。
《化鹤归》
乘物游心
惜平生 只敢将烟雨抖落一蓑
乘物游心在《化鹤归》中,以寥寥数语勾勒出盛世转乱世,而少年不再年少的故事。从江山似锦到山河萧瑟,从生死到风雨,流离间平生一渡,沧桑里千帆过尽,归途明悟岁月单薄,化用“一蓑烟雨任平生”,而设想若“我”化鹤归来,当种枇杷一棵,诵诗经一册,携流云一朵,再加几处闲田,十八闲客,勾勒人间胜事,雕琢悠长岁月,莫不静好。
新的背景下,一颗平常心能穿越烟雨,化鹤归来。既不违东坡之志,又暗藏构思之新,而这,也是词作功力所在。
《千秋此意》
乘物游心
转身竹杖芒鞋与烟雨相拥
料峭春风吹醒 悠长诗酒生涯
在《千秋此意》里,人间相逢,此意千秋。萧瑟年月,百年一梦,诗酒生涯,竹杖芒鞋拥风雨,小舟寄江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你寄蜉蝣于天地,一生风雨逆旅,却只道“我亦是行人”。清风明月,生火烹茶,清欢自是在人间。
形式上,乘物游心的化用主要是保留了词组如竹杖芒鞋、一蓑、烟雨、平生、料峭春风,再加之一定的想象进行场景的构建,以另一种角度或者语言,还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境,取其意而活用其形,因此情感上亦不乏对苏轼的钦佩之意。
《蓝·也无风雨》
飞鸟集
归去一蓑烟雨任平生
而《蓝·也无风雨》的歌词化用保留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全句,且衔接巧妙流畅。整首歌里,这种保留式的化用有不少,如“凭胸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又如“是多情总被无情恼”,又如“诗酒且趁年华好”。
飞鸟集从苏轼的众多诗词文章入手,而同为致敬苏轼的歌曲,乘物游心在《千秋此意》中则侧重于表现他面对萧瑟世事的心态和品性。由此可见,相同的素材,不同的切入点和不同的重点,也会使歌词呈现不同的风格。
来一起回顾一下今天的词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壹话】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文案:轩辕
美工:舒念慈
校对:焰酱
协力:越冬蝶
Copyright © 国内古风音乐联盟@2017